中共牡丹江市委宣傳部
把暖心的志愿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精彩的“文化大餐”讓市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城市“顏值”“氣質”得到顯著提升……近年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實現全域覆蓋,一顆顆文明實踐的“種子”在牡丹江這片紅色的沃土上生根發芽,譜寫了一曲“同創全國文明城市、共建雪城美好家園”的時代交響。
系統研究謀劃,履行文明實踐新使命
牡丹江市委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成立以“一把手”為組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機構,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融入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納入目標管理考核、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以及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實績考核,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議,形成黨政同責、系統推進的工作格局。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制定下發《關于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新時代文明實踐掛點聯系制度》《新時代文明實踐聯席會議制度》等一系列機制文件,建立完善掛點聯系、聯席會議、結對共建等工作制度。完善“中心、所、站”三級組織架構體系,落實黨委主要負責同志第一責任人責任;推進“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社會治理”工作模式,圍繞“社區吹哨、志愿者報到”機制,引導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社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常態化推進基層文明實踐活動;對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和人員隊伍、平臺載體、資金項目等資源進行系統梳理,進一步提高綜合使用效益,確保文明實踐各項工作從嚴從細、抓好抓實。
整合陣地資源,開辟文明實踐新陣地
采取“3+8+N”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模式,堅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里,按照“因地制宜、標準規范、功能配套、簡約適度”原則,不斷優化功能布局,確?;亟ㄔO標準統一、要素齊全、科學合理;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教育、衛生、科技、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優勢,引導各地各單位各系統打破區域壁壘和條塊分割,統籌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文化館、老年大學、街道辦事處等公共資源,改造提升現有場所設施,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融合式內涵式發展;依托牡丹江大劇院建成全省首家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每年開展近百場演出、近百次活動,實現服務、教育、實踐三大功能的系統整合,使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動機”“孵化器”和牡丹江市新的文化坐標和“城市名片”。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縣(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個,實踐所82個,實踐站1060個,實踐點(基地)249個,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線上線下100%全覆蓋建設任務。
深化志愿服務,激活文明實踐新動能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廣泛凝聚文明力量,在各縣(市)區建立10個志愿服務總隊,下轄鄉鎮街道級志愿服務隊123個、社區級志愿服務團隊2021個;鞏固拓展“8+N”志愿服務隊伍模式,以黨員干部為核心,以基層群體為主體,織牢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格;打通各級“極光新聞”客戶端文明實踐和志愿者頻道,利用“黑龍江省志愿服務信息平臺”“龍江志愿”公眾號等載體廣泛招募志愿者,依托牡丹江技師學院定期開展培訓,健全志愿服務激勵機制,激勵動員更多市民積極主動參與文明實踐。截至目前,全市在黑龍江志愿服務平臺注冊志愿者人數達43.1萬,開展“雷鋒在身邊、志愿暖心田、共創文明城”“志愿文化進萬家”“夕陽別樣紅”敬老愛老等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9.3萬余次,涌現出綏芬河“創建文明城·周五志愿行”、寧安市“全民文明實踐·共創文明城市”、海林市“威威虎”移動小課堂、陽明區“創城有我陽明先鋒”志愿服務周周行等工作品牌,實現了志愿服務全覆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氛圍空前濃厚。
開展主題活動,共建文明實踐新家園
發揮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統籌調度作用,將文明實踐工作與理論武裝、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進一步豐富了文明實踐內涵,厚植了新時代的幸福底色。依托文明實踐宣講黨的政策理論,創新開展“微宣講+志愿服務+知識競賽+文藝表演”等特色活動,真正把黨的創新理論、政策精神落到群眾“心坎”上。依托文明實踐賦能鄉村振興、培育文明鄉風,引導廣大志愿者在產業發展、村莊建設、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作用,集中整治誠信缺失、天價彩禮、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落實急難險重任務,疫情防控期間,全市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積極整合資源、暢通渠道,廣泛開展值崗值守、排查勸導、物資運輸等活動;今年汛期,全市上千志愿服務組織、上萬名志愿者主動參與災區防汛和災后重建,極大地緩解了基層人員不足問題,用實際行動營造了互助友愛、向上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文明實踐顯成效、時代新風暖人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深入推進,讓文明融入牡丹江人的精神血脈,繪就了新時代牡丹江環境美、人文美、風尚美的壯麗畫卷,為推動牡丹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