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黨建網 > 先鋒模范
    鮑波:十五年的執著堅守只為心中那份熱愛
    發表時間:2023-11-16 來源:安順日報

      一把刻刀,一把斧子,以木為紙,以鑿為筆,正刀、反刀、圓刀、平刀……一敲一打間,一塊平平無奇的木頭在屯堡木雕匠人鮑波的手中,變身為精美的工藝品。

      日前,記者來到西秀區劉官鄉周官村,探訪安順市木雕非遺傳承人鮑波,他用濃郁的屯堡口音跟記者訴說著他與木雕之間的不解之緣。

      木雕藝術是安順屯堡文化的傳承和歷史演變的見證。明初“調北征南”后,伴隨著衛所制度、軍屯制度在黔中地區落地生根,匠戶制度亦進入屯軍駐所,大量手藝精湛的木匠亦隨之而來?!吧鲜兰o90年代,我們周官村就靠木雕技藝聞名,家家戶戶靠雕刻‘臉子’、家具作為收入來源。我的爺爺、父親和叔叔,都是木雕手工藝者,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自然對木雕手工藝倍感親切?!滨U波回憶道。

      

    鮑波教授木雕技藝

     

      2008年起,鮑波逐漸將愛好變成職業,正式涉足木雕行業。

      然而,任何一項技藝的習得都不是件易事?!俺鯇W木雕,有些吃不下苦,很費勁,手上經常被刻刀劃得到處是傷?!滨U波說,因為想多學一些不同的雕刻手法,他除了奔赴廣西、桂林、福建等地學習雕刻技藝,還向家鄉的木雕老師學習雕刻,提高自身技藝。2016年,鮑波憑借屯堡木雕作品《臉子掛鏈》榮獲中國(貴州)國際民族民間文化旅游產品博覽會安順賽區旅游商品設計大賽一等獎,受到了業界人士的認可和贊譽。

      說起屯堡木雕,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安順地戲面具,其風格或古樸或怪誕或粗獷或神秘,在地戲演出時,這些面具為其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據鮑波介紹,安順地戲的木雕面具俗稱“臉子”,“臉子”采用木質細膩的木料作為原料,制作工藝復雜而精細,兼具寫實和夸張風格。地戲面具的雕刻藝術,主要體現在雕刻和彩繪。雕刻手法為鏤雕和浮雕。用色方面,講究“跟書走”,書上人物是什么性格,就用代表這種性格的儺面。

      作為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如何讓技藝傳承下去?如何讓傳統藝術走進千家萬戶?這些年來,鮑波也一直在思考。

      “作為安順木雕非遺傳承人,我不斷推陳出新,想找到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的結合點?!?018年,鮑波從福建莆田、浙江東陽“取經”回鄉,集眾家之所長,將板雕、立雕結合當地木雕,開始創作以屯堡文化為主體、地戲為核心的“屯雕”文創產品。

      在鮑波的工作室里,記者看到,“屯堡木雕”文創產品U盤、地戲人物臉譜書簽、飾品等,充分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元素結合起來,讓傳承技藝產生經濟效益,實現文化可持續發展。

      “這幅‘勇義冠三軍’的掛畫,我們邀請本地書法家協會會員繪制并用于地戲臉譜文創產品中,一經推出就銷售一空?!滨U波向記者介紹,經過多年潛心雕琢,他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作品多次獲得各級獎項,個人也被授予“安順工匠”“黔中文藝新人獎”等稱號,個人工作室也成為了文藝創作基地、手工藝傳習所等,這是鮑波對木雕藝術的堅守,也是“工匠精神”的體現。

      談到傳承,鮑波不僅會教授女兒木雕技藝,也會對慕名前來求教的高校學子、民間愛好者耐心指導。鮑波說:“成立這個工作室,就是為了更好地宣傳和傳承屯堡木雕技藝。木雕本就是一門中國傳統技藝,但現在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希望通過我的努力,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讓更多熱愛木雕的朋友們對木雕藝術品有更全面的了解?!?/p>

      近年來,鮑波還積極參加技藝文化進校園活動,同時被西秀區舊州中學聘請為技藝特聘老師,在校園里開設特色屯堡木雕技藝工作室,組建屯堡木雕社團。上課之余,他還帶領學生們在工作室進行實踐操作,增長學生的見識,培養他們對木雕的興趣。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拿起接力棒,喜歡木雕,學習木雕,讓屯堡木雕技藝得到進一步弘揚、發展和創新。(安順日報記者 胡典 文/圖)

    網站編輯:白夢潔
    黨建網出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