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蓮
話風連著作風,作風關乎黨風。我們黨一向反對黨八股、反對本本主義,匯報講話提倡脫稿、不念稿子、不湊四六句。1952年10月,毛澤東同志出京視察途經徐州,剛下火車就提出聽匯報。當時的徐州市負責人表示,事先并不知情,因此沒做什么準備。毛澤東說,我就喜歡聽沒有準備的匯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高度重視文風會風問題,多次強調“盡可能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這些都告誡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匯報講話時應力戒空話、套話,重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推進工作上,盡量地開短會、講短話。
現實中,一些單位在召開座談會、聽取工作匯報時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風氣不正,調研匯報本末倒置,重點不是放在調研上而是放在匯報上,以致調研走馬觀花、匯報華而不實;有的風氣不新,發言匯報照本宣科、陳舊老套,材料里都是套話、正確的廢話;有的風氣不實,匯報成績口若懸河,提出問題蜻蜓點水。言語是思想的窗戶,話風是作風的影子。思想的力量不是憑借辭藻的華麗或句式的工整,轉變文風會風的關鍵在于講話內容本身,那些形式上刪繁就簡、能夠直擊要害、有效解決問題的講話,才能真正抓住人、打動人、啟發人。
文風和會風,是黨風政風的一面鏡子。我們要提倡多一些“沒有準備的匯報”,讓匯報會開成聽真話、摸真情的會,開成解決問題、務求實效的會。當然,“沒有準備的匯報”并非真的毫無準備,它要求的是準備在平時而非臨時,考察的是匯報者平時的業務和積累、臨場的應變和心態。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平時多下繡花功夫,多深入基層一線摸真情、察實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平時的知識積累厚實了、肚子里裝的“實貨”“干貨”多了,匯報講話才能言之有物、深入淺出。某種意義上,多一些“沒有準備的匯報”,恰好是考驗黨員干部的“試金石”。匯報者能力水平的高低、平時工作成效的好壞,都可以從脫稿講話中一覽無余、一目了然。
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頭改進文風會風,多一些“沒有準備的匯報”。在作匯報時,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少一些長篇大論的套話空話假話,多一些“管用的話”“自己的話”。匯報講話要短,力求簡短精練、直截了當,做到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觀點鮮明、重點突出;匯報講話要實,力求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分析問題客觀、全面,闡述對策具體、實在,既不夸大成績,也不掩飾問題;匯報講話要新,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在把中央精神和上級要求與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結合起來的基礎上,對如何解決問題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